第(2/3)页 倾城目光紧随着齐天,这里万千人,万千事,俱都不能使她提起一点兴趣,分出一点心来。 倾楠笙突然道:“你倒真是忠心,不仅将人放上山来,还一再好心的提醒。” 西门子书知道庄主这话对自己所说,听他语声僵冷,显得极其愤怒。他也不否认,叹了口气,道:“子书曾听我爹爹讲起他和母亲的过往,我外曾父看不起他一介书生,见我母亲执意和我爹要好,一怒之下将我母亲赶出家门。此后十多年,我母亲每次回娘家,都吃了闭门羹,俩父女再也没有见过面。直到我母亲病亡后,我外曾祖父得讯赶来,哭倒在我母亲坟前。外祖父回家后染病不起,临终将把我和父亲喊去。那时我已不小,至今仍然记得我外祖父对我母亲悲痛欲绝的忤悔,说如果不是当年他为了自己的面子,不认我母亲这个女儿,我娘就不会郁郁而终。子书更忘不了的是,我外曾父直到断气也都睁着眼,为他曾经的错事死不瞑目。” 倾楠笙脸色沉凝,一言不发,也不知心里想着什么,突然冷哼一声,道:“我倒要看看那小子,有甚出众的文采和过人的武功,能够和天下才俊一较长短。” 倾楠笙目光追随齐天望去,只见他径直走到崖下,纵身跃起,足有二丈来高,暗中点了点头,似他这般年纪,不借助冲刺,能跃起二丈,在同辈当中,可谓佼佼者了。 齐天跃在半空,匕首在石壁上一扎,便如扎在豆腐上,直没至柄,身子借力掠起,复又在石壁一扎,跃到崖顶,左手探出,抓在崖边,将身子吊在崖下,右手以剑当笔疾书。 众人只见石屑纷飞,倾刻书成:雨过山色青,风动月华明;相识满天下,皆是意中人。 一众大儒并排坐在南首,他们或勤于笔耕,或博览群书,用眼过度,兼之年事均高,视力衰退,射日山庄特地安排了两名年轻的弟子,为他们轮流朗诵石壁上的铭诗。 待得一名山庄子弟念完齐天的铭诗,不仅其余大儒耸然动容,俱都长身而立,就连孔夫子也都颤颤巍巍的扶着椅子站了起来。 一位来自海州的大儒,孟轻舟叹道:“此诗有景有情,由景入情,由情应景,就是小生一生,赋诗上千,能与媲美的也没几首。” 另一位来自宋州的大儒,唐晓点头道:“前两句写景,虽极工整,可晚生更喜后面两句,以欢愉之心观人,满目皆是欢喜之人,读来让人胸臆大开。” 这些人虽都德龄高硕,可有文圣后人在场,言己必后,俱都不敢人前,失了礼敬。 又一个来自沧州的大儒,张胜枝沉吟道:“先前石壁上的铭诗,虽然也不乏佳作,可和这诗比起来,那是索然无味。” 旁边一位来自仪州的大儒,方宝龙道:“此人才思敏捷,文章锦绣,当该享有盛名,为何‘齐天’这个署号,在诗坛名不见传?” 这些大儒虽然才学渊博,可个人偏好不同,对先前的铭诗,难免褒贬不一。可一个个德高望重,均都秉持中正,那怕有些诗作立意肤浅,个人不喜,然见用词精炼,却也并不反对别人的认同。可似现在众口一词的大加赞赏,却是绝无仅有。 待得众人交相夸奖完,在旁边给石壁上的诗作记分的中年文士,恭声问道:“不知诸位先生给分几何?” 孟轻舟向孔夫子道:“夫子一直不置可否,这回可得评上一评。”孔夫子捋须笑道:“各位都说好,那定是极好的,硬要我说的话,就五个字:孤篇盖全壁。至于评分,给多少都不为过。” 第(2/3)页